【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新教育主题歌】——
一所学校如何植入新教育的基因?
原创|林忠玲
来源|静夜思享
不加入新教育,学校凭借自己摸索,也可以成为一所有品质的学校。但加入到新教育的行列,并真心实意践行新教育,一定会在专业的引领下,成为令人尊敬的学校。大量的事实表明,新教育总是以其对教育本真的顽强坚守,对教育现实的系统重构,对未来趋势的敏锐触摸,帮助学校朝向更高品质,完成基因的重组。学校作为新教育文化的一个受体,可以从哪些入口植入新教育的基因?
立文化之魂
当下学校的文化有三种状况:一是已经形成了高品质的学校文化系统,自身的文化基因十分强大,学校的样貌特征十分明显 ;二是有自己学校文化诉求,但核心语词表达模糊、概念化,需要进一步校正、定型;三是学校仍处于文化荒漠化状态,不能清晰地回答要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孩子等基本教育问题。
展开剩余88%只有文化上的认同,才可能完成精神上的皈依。新教育文化不是要替代任何一所学校的原有文化,不是要推倒重来,而是以唤醒学校的文化自觉为使命,通过融合、优化的方式,帮助学校生成有根有魂有色的文化。高品质的学校文化与新教育文化是完全同节合拍的,文化诉求都指向于人的幸福完整。因此,第一种类型的学校,只需要在校园VI系统里插入新教育的核心理念、标识,并在话语和行为方式上,尽可能贴近新教育语境,就可以算是完成了这所学校在文化上对新教育的皈依。第二种和第三种类型的学校,一方面需要根据新教育关于“文化为学校立魂”的系统阐释,完成个性化校本化的文化建构,让学校真正成为一所价值驱动性学校;另一方面可以借助新教育已经形成的理念文化体系,采取直接植入的方式,形成新教育文化氛围,表达对美好教育的信仰。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相信种子,相信岁月”“无限相信师生的潜能”“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共读共写共同生活 ”“政治是有理想的,财富是有汗水的,科学是有人性的,享乐是有道德的”,新教育二十多年累积起来的关于好教育的表达式,放在学校适合的场景里,完全可以达到既感动自己又感动他人的目的。
品阅读之美
学校本就应该是一个读书的地方。朱永新先生说:“ 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多年来,新教育无限相信阅读的力量,一直把“营造书香校园”作为十大行动之首,引领师生在有方向、有营养、有坚守的阅读中,完成精神生命的发育。从某种意义上说,书香校园建设是新教育的看家本领,也是一所学校践行新教育的底线要求。如果一所学校在阅读上浅尝辄止,或者让阅读边缘化了,就会与新教育好学校的精神长相相去甚远。朱永新先生还说过,只要把书香校园建设好,一所学校的教育问题就基本解决好了。
书香校园如何建?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厘清六个基本问题:一是“读什么”的问题。站在专业角度筛选推荐阅读书目,力求在万千书海中为孩子、老师、父母、校长建构一张“阅读地图”。二是“在哪读”的问题。按照“学校建在图书馆中”“学习发生在图书馆中”“学生成长在图书馆中”的理念,营造典雅阅读环境,尽可能让好书触手可及。三是“怎么读”的问题。通过研发“晨诵课程”“整本书阅读课程”“读写绘课程”“学科阅读课程”“主题阅读课程”等,把阅读策略带给孩子,给学生走进书的世界搭好梯子。四是“何时读”的问题。以新教育倡导的“晨诵、午读、暮省”的方式,把阅读融入到师生的日常生活。五是“谁来读”的问题。开启共同阅读模式,让校长、教师、父母一起陪伴学生阅读,在领读儿童的同时,和孩子一起成长。六是“读得咋样”的问题。主要通过开展成果展示式评价,借助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给校园阅读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使阅读真正融入校园生活,成为其终生难忘的记忆。
读起来再说。很多新教育实验学校都是由营造书香校园起步,进而逐步推开了新教育其他所有行动的梦想之门。
画课程之树
新教育一直认为,课程的丰富决定着生命的丰富,课程的卓越决定着生命的卓越。好学校离不开有体系、有温度的课程。研发卓越课程是新教育的“天命”。没有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无论新教育的基因多么卓越,也找不到着陆的土壤。很多新教育学校之所以让与其相遇的人怦然心动,主要缘于学校构建起了新教育儿童课程。一间称得上完美的教室,也主要因为课程的创生而完美。
有人一提到“课程”就望而生畏,以为研发课程是一件多么高大上的事情。其实,只要符合“目标、资源、实施、评价”等关键要素,就基本完成了一门课程的建构。当然,课程如同一桌营养餐一样,有品质才能营养孩子的精神体质。衡量一所学校的课程是否卓越,有几个标准:其一是不是体现儿童立场,做儿童个性化成长需求的课程,让课程有高度;其二是不是体现多样选择,让不同的孩子找到栖息的空间,让课程有温度;其三是不是体现跨界融合,打破学科的壁垒,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问题,让课程有宽度。
一所追随新教育的学校,要在追问课程价值的基础上,绘制一张体系化的课程图谱,并通过编制课程纲要、研发课程案例、创新课程评价,让课程能够落地而行。这些年新教育也研发了一些相对成熟的课程,如晨诵课程、整本书共读课程、百幅名画课程等,学校可以直接拿来使用。研发课程,可以是研究并开发,也可以是研究并发现。不管采用什么手段,形成丰富的课程供给,就是一所学校践行新教育应有的姿态。
简历显示,姜栋林出生于1969年10月,农学学士,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现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联影医疗日前发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三季度营收16.21亿元,同比下降25%;归母净利润-2.79亿元,同比下滑320.57%;扣非净利润-3.34亿,同比下滑899.46%。
去课堂之弊
所有的改革、实验,如果课堂不能实现让学习真正发生的转型,都可能演变成一场闹剧。有的学校误认为新教育就是倡导蹦蹦跳跳的表面热闹,于是热衷于搞活动,做表面文章。这种认识和行为,是对新教育的扭曲、矮化。其实,新教育从出发的那天起就崇尚“课比天大”,主张到课堂里寻找好学校的存在价值。
新教育没有固定的所谓课堂教学模式,因为新教育体认到课堂如果走向模式化,必然是僵化的,难免会削足适履。从参与度、亲合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的理想课堂“六度”的提出,到落实有效教学的框架,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三重境界”,新教育从来没有停止对理想课堂的探索。新教育的课堂教学主张,完全契合了当下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从关注知识走向关注生命,从关注如何教走向关注如何学,从灌输中心走向对话中心。
课堂之弊,由来已久。为什么学生不喜欢学习?学生是否喜欢课堂,在很大程度取决于课堂上能否持续地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愉悦感。然而,太多的课堂由教师霸占着讲台,精致地表演,学生成了看客和配角。
卢志文先生在谈到理想课堂时,提出了“六个不讲”,即学生未学已懂的,老师不讲;学生自学易懂的,老师不讲;学生互助能懂的,老师不讲;讲了学生也不懂的,老师不讲;有学生会讲的让学生讲,老师也不讲;讲的目的,是为了不讲。老师的“不讲”多了,课堂才会给学生与客观世界对话、与同伴对话、与自我对话的时空。
真心实意推进新教育的学校,目光会聚焦在课堂上,通过真实情境、任务生成、积极实践、科学评价,构筑让学生有存在感的学习氛围与情境,让“教堂”回到“学堂”。
铺强师之路
管理学上有一个理念:要把员工当作资产,把人作为目的而不是工具。因此,让每一个教师在组织内实现增值性发展,应该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任务。教师进入学校这个组织,获得基本的生存保障是最底层的需求,个人的不断成长是更高层次的需求,也是其获得持续幸福的源泉。教师职业倦怠,对学生态度不友好,表面上看是教师自身拒绝成长导致的,但根子还在于学校组织没有形成引领教师不断成长的关键事件、关键平台、关键人物、关键路径。于是,教师和组织之间长期囿于内卷化状态,在彼此抱怨中造成了情绪耗竭。
朱永新先生说:“站在讲台前的那个人,决定着教育的基本品质。”这些年,教育行政部门和众多学校都在努力寻找疗治教师职业倦怠的良方。客观地说,世界上从来就没有灵丹妙药。新教育本质上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的民间教育改革实验,它开出的药方不一定是最好的药,但一定是促进教师成长疗效显著的药。在多年的探索中,新教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教师成长理论。新教育强调通过找到生命原型、经历生命遭遇和建立共同的语言密码,形成职业认同,建立内在的动力机制;通过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建立起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系统。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小学自加入新教育实验以来,先后走出了2位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对象、6位特级教师、54位校级干部。这所农村学校涅槃的故事启示我们:激活每个教师的生命潜能,是好学校的重要使命。只有在教师的职业认同和专业发展方面下足功夫,才可能朝向生命卓越,书写自己的生命传奇。
牵共育之手
在某种程度上,学生之间的差距主要由家庭教育的差距造成的。当下,学校已经不是一座孤岛,随着家长意识的觉醒,学校说了算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可以说,没有家庭教育力量的融入,学校教育将举步维艰。然而在家校合育上,我们不得不面对两种现实:一方面不少家庭对学校的过度介入,他们总是以抢跑的方式,人为制造“起跑线”,造成“剧场效应”,导致学校教育迷失在家长视角。另一方面家庭教育严重缺失,让学校包揽孩子成长的所有责任的状况仍然普遍存在。
让“家-校-社”各安其位,各扬其长,这是“全域教育时代”学校现代治理的重要内容。新教育向来重视激活家校共育的磁场,把“家校共育”和“书香校园”视为教育的两个最重要的基石,并倡导通过“家校叙事”“新父母课堂(学校)”“ 父母志愿者”“ 家校合作委员会”“ 共读共写共赏”等路径,让家庭教育在学校教育引领下发挥良性的配合作用。
萧山银河小学是新教育的示范学校,他们视家长为学校的“同盟军”“合伙人”,开办银河父母成长学院,设置了丰富的新父母成长课程,据说网上的课程点击量已经达到106万人次。同时,他们还主动把一些权力让渡给家委会,让家长卷入到学校的新操场建设、校服购置等容易产生争议的关键事件中去。银河的家长们说:“我们在银河读书,我们在银河当家。”
银河小学的共育实践启示我们:你不麻烦家长,家长就会给学校找麻烦 。麻烦家长,不是简单地让他们帮助老师改作业,做手工作品,而是像银河那样带着家长成长,和学校一起共担风雨。
......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恒指配资开户炒股,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 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 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 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发布于:山西省